残疾儿童是一群“折翼天使”,他们也渴望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共享同一片蓝天,共沐同一缕阳光。2019年,韶关市残联以加强残疾未成年人康复教育、助残帮扶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为抓手,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积极打造“阳光助残 残健共融”工作品牌,促进残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。
法律保障,抢救性治疗助力康复。为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、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、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法律保障,出台了《韶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》、《韶关市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》。投入689万元,依托全市15间康复机构,扎实开展0-7岁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,530名0-7岁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教育服务,不同程度掌握基本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技能,为其主动融入社会、身心健康发展、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。
阳光助残,社会各界关爱送温暖。市残联通过持续开展“善美韶关?阳光助残”慰问残疾人送温暖活动,慰问残疾儿童、优秀残疾人代表等960人,发放慰问物资22万元;
心理教育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市残联依托市地平线心理中心,提供心理咨询师驻点服务,维护和促进残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。一是mg4155路线检测心理咨询服务站设在韶康大厦一楼,并在mg4155路线检测康复中心加挂“韶关市残联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基地”牌子,负责为残疾人及其亲友、残联系统工作人员提供免费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,同时根据实际需求,每季度开展一次心理团辅活动,服务220人次。二是每月双周的周二14:30—17:00作为市残联心理咨询服务日(节假日除外),为有需要的残疾孩子及家长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,截止目前,累计提供心理咨询52人次,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,培养正确的价值观。